
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明确提出“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”,首次把国有企业放在国有资本的前面,进一步凸显了国有企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如何正确把握做强、做优、做大三者关系,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。
做强做优做大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,不能割裂开来、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。如同人的身体健康,需要骨骼强健、气血充盈、体型匀称。
做强是“筋骨硬”,核心竞争力是立身之本。做强就要像顶梁柱般扛得起硬活、打得了硬仗,关键在增强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。能不能挺得起“硬脊梁”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,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要求国有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,实现整体强大。这就必须要补齐短板,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弱项,更要锻长板,持续塑造独有竞争优势。反观一些企业,沉迷“铺摊子”却在卡脖子领域“软骨无力”,看似业务多元实则核心技术空心化,这正是偏离了“做强”的本质。把握好“做强”,国有企业必须攥紧科技创新“拳头”,把资源投向实体经济主战场,在高端制造、绿色低碳等领域锻造“独门绝技”,让核心竞争力成为不可替代的“硬名片”。
做优是“气血顺”,内涵式发展是必由之路。做优要去芜存菁、精益求精,核心是实现经济属性、政治属性、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,要求国有企业既要算好经济账,更要算好政治账、民生账。现实中,有的企业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长远利益,有的重规模增速而轻发展质量,这样的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。把握好“做优”,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提高“身体健康指数”,以“五个价值”提升为抓手,落实“一利五率”目标要求,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,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让管理更高效、运营更顺畅、品牌更响亮,在现代化公司治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,让“优”成为鲜明底色。
做大是“格局大”,战略支撑是使命所在。做大绝非“肌肉虚胖”,片面追求规模扩张,而是要体态匀称、健康有力,在服务“国之大者”中保持稳健步伐。那些脱离主业搞跨界整合、为求规模不计成本并购的行为,本质是偏离了战略定位。把握好“做大”,核心是要聚焦主责主业,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,严控非主业投资,压减管理层级,达到“瘦身健体”的效果,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强、优、大三者如同“鼎之三足”,相辅相成缺一不可。没有强、大就没有优;没有强、优就发展不成大;没有大、优就体现不出强。三者之间蕴含着朴素的哲学底蕴和辩证法思想。
做强做优做大,不是“数字游戏”而是“价值创造”,不是“单兵突进”而是“协同发力”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国有企业必须牢牢把握三者辩证统一关系,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做强,以深化改革驱动做优,以服务大局支撑做大,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乘风破浪,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。(石正言)
发布日期:2025年11月2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