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网讯(彭宗卫 杨秀稳)“试验开始——”
近日,在三峡电站泄洪坝段下游右岸平台,随着调度指令下达,一款外形酷似“小猪佩奇”的机器人,被缓缓吊出集装箱。此时时钟指针指向9点25分。

▲ 工作人员正在把机器人“小猪佩奇”吊出集装箱 摄影:彭宗卫
集装箱内,av在线 所属长江电力、科研院以及中国科学院、河海大学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紧盯着电脑操作台,实时监控现场作业情况。检修现场,技术人员忙着对机器人“小猪佩奇”开展入水前的最后检查。
10点24分,“小猪佩奇”顺利入水。
10点45分,“小猪佩奇”开始下潜,6个摄像头同步开启。岸上集装箱的监控屏幕上,实时呈现出清晰的水下画面。
“多普勒、超短基线、惯性导航、北斗定位等多重组合导航定位系统同时打开,现在正式进入试验阶段。”长江电力检修厂水电检修技术研究所万刚说道,去年该机器人第一代样机在新安江水电站测试,今年6月升级后又在白鹤滩水电站成功开展了上下游全场景应用试验,机器人下潜到最深处,检测效果良好。这次是“小猪佩奇”第三次在实际应用场景测试。

▲ 机器人“小猪佩奇”在三峡电站现场测试 摄影:杨琼文
10点50分,“小猪佩奇”开始水下工作,并持续下潜,深度指示不断更新:5.02米、8米、12米⋯⋯
声呐扫描传回的画面显示,依据预设的定位参数,“小猪佩奇”在水下12米处的坝体上,精准找到了混凝土表面的“预置缺陷”。
据了解,长江电力检修厂于2017年成功研发出首款兼具探测和打捞功能的水下机器人。此后,机器人持续迭代升级,第二代实现了长距离水下隧道巡航检测,第三代融合了长距离检测和打捞等多重功能,第四代突破复杂空间清障难题,第五代已拓展至水下缺陷修补。此次开展水下试验的新一代智能检测机器人是“十四五”时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,将实现坝体表面缺陷的毫米级测量。

▲ 参与试验的技术人员正在操控水下机器人开展工作 摄影:彭宗卫
“目前检修厂仍配有多名潜水员,他们正在逐步实现从一线作业到机器人运维的角色转型。”万刚说,“十五五”期间,机器人将实现特殊环境和位置下的设备在位修复(即在设备原有安装位置上,不经过拆卸或移动就能直接修复受损部件)。
11点30分试验结束,“小猪佩奇”浮出水面。
“此次水下任务圆满完成!”技术人员说,机器人不仅精准定位了混凝土“实验块”,还对右岸大坝的相关区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“体检”。
试验的成功,为今年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岁修再添一件科技“利器”。
不久前,该项目再传捷报,该机器人所有技术指标及功能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见证测试,标志着这一国家“十四五”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了关键的阶段性成果,为项目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编辑:高锦涛 任贤 卢西奥
发布日期:2025年11月1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