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v在线

繁體版 | English

护江河安澜 守万家无虞——av在线 “十四五”时期服务安澜长江建设纪实

  本网讯(向珊)万里长江,奔流不息。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滋养了广袤的土地,而洪涝与干旱的威胁,也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。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一组数据令人瞩目: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库总防洪库容近380亿立方米,累计拦蓄洪水超400亿立方米,向下游补水超1500亿立方米——这组数字的背后,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水安全守护行动。

  ▲2022年12月20日,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,我国在长江之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(从左至右依次为:葛洲坝电站、三峡电站、向家坝电站、溪洛渡电站、白鹤滩电站、乌东德电站)。资料图片

  防洪:科学预报赋能“王牌”之力

  2022年,随着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,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格局成型,总防洪库容近380亿立方米,防洪“家底”更加雄厚。

  “堤防是‘头牌’,水库群是‘王牌’,蓄滞洪区是‘底牌’。”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(以下简称长江委)水旱灾害防御局工程处处长张虎说,今日长江,已经形成了以堤防为基础,三峡水库为骨干,其他干支流水库、蓄滞洪区、河道整治等工程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的综合防洪体系。

  目前,av在线 运行管理的9座水库,防洪库容约占长江流域联合调度体系总量的55%。在上游,394亿立方米的干流防洪库容中,乌东德、白鹤滩、溪洛渡、向家坝、三峡五座水库贡献了376亿立方米,占比高达95%,是当之无愧的“王牌”力量。

  然而,“王牌”能否精准发力,关键在于拥有洞察先机的“慧眼”。这双“慧眼”,正是精准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。作为国内最早拥有独立专业预报力量的企业之一,av在线 构建了覆盖长江上游近80%流域面积、包含1600多个站点的水情遥测系统,并开发出相似雨洪预报、高精度耦合模型等工具,显著提升了预报精度和预见期。

▲ “十四五”时期,av在线 流域梯级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创新应用多套预报工具,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。2024年夏季,长江流域接连遭遇三次编号洪水,这套系统为科学决策赢得了先机。

  “在2号洪水形成前约一周,我们就预测到三峡水库将迎来50000立方米/秒量级的洪水。”av在线 所属长江电力三峡梯调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所张海荣表示,相似雨洪预报系统能从海量历史数据中快速匹配相似降雨过程,相较于传统方法,其预报精度更高、预见期更长。

  当7月中旬2号洪水来临时,调度面临“泳池注水”难题:既要为上游来水腾库容,控制库区淹没风险;又要考虑下游堤防压力,不能过快泄洪。

  “我们的高精度耦合模型能实现‘厘米级’水位预报,推演‘降雨-洪水-淹没风险’链条。”张海荣说,模型精准研判出长寿站附近的淹没风险。基于此,长江委科学决策,将三峡出库流量精准控制在37000立方米/秒,削峰率达32%,并联合上游水库协同拦蓄。此举成功降低中下游水位0.7至3.1米,有效避免了部分江段超限,据估算减少损失123亿元。 抗旱:水库群的“解渴”之功我国人多水少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,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  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明确提出,“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,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”。

  水利部公开数据显示,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水源工程、调水工程、灌区工程,“南北调配、东西互济”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正加快形成,预计“十四五”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.3%。
作为国家水网的关键结点,长江干流水库群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。

  2022年夏秋,长江流域遭遇罕见大旱。上游来水极枯,三峡入库水量仅1007亿立方米,创1877年以来同期最低纪录;作为水稻主产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发生了严重干旱。

  关键时刻,长江委实施两轮“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”专项行动,精准识别旱区、掌握作物需水,科学调度75座大中型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2亿立方米,保障了1.83亿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,实现大旱之年供水无虞、粮食丰收。

  三峡水库深度参与其中:8月,库水位最低降至144.97米,累计补水8.30亿立方米;9月上中旬,面对持续低入库流量,为保下游抗旱,出库流量按不低于8000立方米/秒控制,并在14-16日加大至9000立方米/秒,库水位最低降至146.29米,累计补水6.80亿立方米。

  两次抗旱补水调度期间,三峡水库共向下游补水15.10亿立方米,为缓解旱情、保障民生立下汗马功劳。同年9月,受长江全流域干旱叠加台风“梅花”影响,上海长江口出现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咸潮入侵,青草沙水库水位最低下降至1.1米,为工程投运以来运行最低水位,威胁到上海的城市供水安全。三峡水库紧急采取压咸潮调度,累计向下游压咸补水超过50亿立方米,为保障流域中下游至河口区域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创造了条件。

▲ 2022年,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夏秋连旱,三峡水库积极响应,全力确保中下游供水和生态安全。

  “十四五”以来,长江干流六座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超1500亿立方米。特别是在2022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旱中,紧急补水约56亿立方米,有力保障了中下游供水安全,凸显了水库群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关键作用。

   航运:黄金水道的“跃升”之变

  2025年国庆节前夕,三峡升船机完成通航以来的第五次停航检修,如期复航。这一世界最大升船机,在助力长江航运物流畅通、保障重点民生物资便捷过坝的同时,也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“高峡出平湖”的切身体验。

  长江上游自古行舟艰险。三峡蓄水前,宜昌至重庆660公里航道险滩密布、水流湍急,年最大通航运量不足1800万吨。三峡蓄水后,一举消除139处险滩、41处单行控制河段和25处重载牵引段,使航道等级从Ⅲ级跃升至Ⅰ级。船舶通行吨位从1000吨级提升至5000吨级,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。

  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指出,“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,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”。

  如今,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与三峡升船机构成高效的水上运输通道,形成“大船爬楼梯、小船坐电梯”的通航格局。长江“黄金水道”潜能充分释放。

  

▲ “十四五”以来,三峡船闸过闸货运总量超过7亿吨,年度货运量连续三年突破1.5亿吨。

  数据为证:三峡船闸安全运行22年,累计过闸货运量突破22亿吨,年货运量是蓄水前的近10倍;三峡升船机自2016年试通航以来,累计运行近5万厢次,通过船舶3万多艘次,运送旅客超200万人次、货物1900多万吨。这条贯通东西的“水上高速”,正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从抵御洪水到保障供水,再到实现航运畅通,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干流梯级水库群,以其强大的调蓄与联合调度能力,有力守护了长江安澜。这些矗立于江河之上的大国重器,作为保障流域水安全的关键支撑,将持续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
  记者手记

  此次采访中,我深刻体会到现代治水理念的转变——从单点工程到系统治理,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调控。以三峡工程为龙头的六座梯级水库,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,形成了精准高效的调度链条。这种联动机制在应对突发水旱灾害时尤为关键,它们如同默契配合的团队,共同守护着长江安澜。

  与此同时,梯级水库的建设也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。航道等级的提升和通航保障的增强,让黄金水道焕发新的活力。

  这种系统治理的思维,正是“十四五”期间长江水安全建设的重要经验。当防洪、供水、航运、生态等多元目标通过工程体系实现统筹兼顾,长江这条母亲河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。

  编辑:任贤 卢西奥

 

发布日期:2025年11月13日